播种小康:邓小平巡视中原大地小说精彩章节在线阅读

张学亮·楚汉历史小说

播种小康:邓小平巡视中原大地小说精彩章节在线阅读

参观完毕,邓小平高兴地和干部、社员们一起在“友谊沼气池”旁的坝子里,合影留念。

沼气的开发利用,使这个村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家家都用沼气煮饭、照明,每户每年可节约燃料费数十元。

集体则用沼气做动力发电,磨面、打米、加工饲料。村里村外,房前屋后,干净整洁,有条有理。

然而,早在20世纪70年代,川西平原农村的燃料来源,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民。

地处成都市郊外南的簇桥公社也是如此。田地里农作物的秸秆,填不够人畜煮食的灶膛,农民们年终的分红,买不起城里人供应的高价煤。

解决燃料来源的问题,迫在眉睫。

新中国建立后,人民政府千方百计解决成都平原农村的燃料问题。

在1973年以后,人民政府便开始在农村,普遍地进行沼气开发利用的教育、试制,大力推广沼气池及炉具、灯具。从而使得成都平原农村的沼气建设,逐渐地发展起来。

在1974年,簇桥公社就积极响应市里的号召,率先在全社范围内大力推广沼气。

簇桥公社还以五大队二队为试点,在市、区、公社各级技术人员的具体指导下,经过3年奋战,全社基本实现了沼气化。

昔日人们为燃料的愁事消失了,社员们抛弃了数千年伴随生活的油灯。

簇桥公社五大队二队的沼气建设,犹如突出,搞得越发的有声有色。他们根据该队水位低、黄泥土质,便于修建沼气池的特点,因地制宜地狠抓沼气建设,取得了显著成绩。

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,该社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沼气化。

簇桥公社五大队二生产队,家家户户都使用上了沼气,成为了川西平原上的排头兵。

该队有120户人家,煮饭、照明均使用沼气。还用沼气发电,来带动饲料粉碎机、打米机、磨面机等,出现了“一气带四机”的喜人景象。

沼气的制取和利用,率先从这里由生活领域,走向了生产领域。

由于沼气池的出现,妥善管理了人畜的粪便,既使农村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改善,人畜粪便、秸秆入池发酵提高了肥效,解决了燃料能源的问题,还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。

农村的沼气综合开发,深受广大农民们的欢迎,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。

杨超介绍说:

1978年8月,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我国国务院环境保护办公室,专门来该队办沼气建设讲习班,加以推广。

共有20多个国家的专家和学者、官员,到这里来考察学习。

当时,人们在沼气现场讲习班的院墙上,用中英文刻下了纪念碑,并将讲习班在院坝中挖的沼气池,取名为“友谊沼气池”。

燃料能源是个世界问题,扎伊尔总统蒙博托、瑞士国王等贵宾,也来这里考察、参观过。簇桥公社的沼气建设,在当时已名扬中外。

77人赞

分享

复制链接
点击复制